罚款50万:中华鲟被大卸四块,男子水坑中抓神秘鱼却不认识中华鲟

高考补习班

8月14日下午3点,安徽公安在线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,南陵齐某宝捕获一条野生中华鲟,得意忘形的他发表到了社交媒体上,被热心群众举报后弋江派出所民警随即协同渔政部门立即上门排查。

但非常可惜的是,已经再也无力回天,被找到时这条野生中华鲟已经被大卸四块保存在了冰箱里,从大小看是一条野生中华鲟幼苗,实在太让人伤心了!

抓到神秘大鱼,却不认识这是中华鲟

南陵齐某宝日前在一处水坑抓鱼时,意外捕获一条看起来十分怪异的鱼,身上有棱有角,嘴巴尖尖,尾部十分修长,浑身亮黑色,与常见的四大家鱼或者鲈鱼等完全不一样。

齐某宝也没多想,只是觉得这是意外之喜,带回家打算大快朵颐,在宰鱼之前因为难得捕获一条大鱼,拍摄了视频分享到了社交媒体上,结果有粉丝认出这是一条罕见的野生中华鲟。

但当弋江派出所民警与渔政部门找到齐某宝家中时已经晚了,早已被齐某宝去掉内脏切成四段,放在冰箱中,准备邀请朋友来大吃大喝一番。

警方依法以涉嫌非法捕猎、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罪,开出了50万元的罚单,鱼没吃到,却吃到一张50万的罚单,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!

野生中华鲟,究竟有多宝贵?

“千斤腊子万斤象,黄排大得不像样”的说法,“腊子”说的就是中华鲟,“象”就是白鲟,大得不像样的“黄排”说的就是胭脂鱼

千斤的中华鲟真不是夸张的说法,其生长期超过十年,体长可达5米,体重达500多千克,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,和长江白鲟一起成为长江的“水中国宝”,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生存状态为极危!

水中活化石、鱼类演化活历史

鲟类最早出现于2.3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,它们的体型结构还比较原始,介于软骨鱼类(鲨鱼等)与硬骨鱼类之间,而且还是硬骨鱼类中比较原始的物种,在鱼类演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!中华鲟的识别度很高:

体呈纺锤型,头尖吻长,口前有4条吻须,口位在腹面,可伸缩。体被覆5行纵列排列骨板,背面一行,体侧和腹侧各两行,每行都有棘状突起。

稍有鱼类常识的朋友也能认识这就是中华鲟,即使不认识也会因为其奇特的造型而多加注意,因此贸贸然就把鱼给杀了吃掉,实在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为。

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,也是一种广盐性鱼类,在海洋中生活9~18年、性腺发育成熟后,每年的夏秋季就会洄游至长江中上游(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)产卵,由于近些年来长江受到污染,航道繁忙、大型水坝的建设等导致中华鲟的野生产卵地已被破坏!

野生中华鲟数量从早期的上万条锐减到1980年代的2000条,再到2008年时普查时的数量不到200条,2013年时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地消失,再难观测到野生幼鱼。

而此次齐某宝捕获的明显是一条幼鱼,长江经过十年禁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2021年6月初,刀鲚在长江嘉鱼段被发现,6月底,湖北潜江近30年来首次拍到江豚,7月初,珍稀鱼类“鳤”重现洞庭湖,本来就是四喜临门的野生中华鲟被发现,但实在是太可惜了,无知害了自己,也害了这条无辜的中华鲟,本来它的未来在于广阔的海洋。

人工养殖的中华鲟都能吃了,为何还要保护野生中华鲟?

早在1980年代,我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,并且从1984年第一次放生开始,已经进行了60多次放生野外的活动,例如在2017年4月份一次放生了500尾中华鲟,最小的3龄,最大的6龄,平均体长约1米,平均单体重量5.5千克。

中华鲟幼苗

人工养殖的中华鲟真的能吃?

社会上可能一直流传着这个观念,人工养殖的中华鲟都能吃了,为何还要保护野生中华鲟?其实这完全是错了,中青在线在2018年8月12日就辟谣了,据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介绍称:

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不能对其进行任何生产经营行为,更不能食用

很多商家宣传的中华鲟,不过就是杂交鲟而已,全球总共有27种鲟鱼,大都是一级或者二级保护动物,只有一种通过杂交的鲟,有合法证件时可以经营食用,所以那些宣传中华鲟可以吃的,直接举报就是了,不是涉嫌虚假宣传就是违法犯罪。

而人工养殖后放生,仍然只能补充种群,要想种群恢复也是不太可能,而且成本高昂!长江的禁渔也是希望让这些稀有鱼类恢复种群,能够“自力更生”,以后不再需要人类的协助。

各位可千万注意了,没事多学点动植物知识,免得像某些网红那样,吃珍稀动植物还在线直播,这种愚昧而又害己的行为可千万别干了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